咨询热线:4006-820-508
中文  >
新闻
详情
NEWS DETAIL

防爆电气设备安全检测技术和防爆预防措施

在工业生产中,一旦电气设备发生爆炸事故或问题,不仅会对于工业生产的正常运行以及安全等造成极大的危害,还会对于工作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很大的威胁。

在工业生产中,一旦电气设备发生爆炸事故或问题,不仅会对于工业生产的正常运行以及安全等造成极大的危害,还会对于工作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很大的威胁。

科技的不断进步,促进了检测设备和检测技术的不断更新和提高。我国坚持“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的原则,发布了GB50058《爆炸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AQ3009《危险场所电气防爆安全规范》等相关标准规范,部分省份也制定实施了电气防爆安全检测技术规范地方标准。结合设备使用情况和工作环境,将防爆电气设备的安装、维修等多种技术手段综合运用到电气防爆安全检测过程中,有效地提升了检测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安全检测技术

1.型号检测

按照国家规定,防爆电气设备必须具有规范的防爆标志,包括“EX”标志、防爆类型、防爆级别和温度组别等内容。检测过程中应将这几要素是否符合相关规定作为重点进行核查。

2.安装检测

如果在安装过程中没有严格按照安装标准进行操作,也会给电气设备带来较大的安全隐患。因而,在检测电气设备的防爆安全情况时可以通过检测设备的安装情况来判断。主要检查设备外壳是否有裂纹或损伤:防腐层是否完好,接线盒盖的密封情况。安装时电气设备的通风、排气系统、进出口安装位置是否达到防爆要求。

3.线路检测

电气设备线路比较复杂,其内部是由多个电路组合而成。若线路连接不合理将引起短路,给电气设备造成一定的安全隐患。在检测时对于线路检测是不能忽视的。检测时重点观察电气设备的多余进线是否做好密封。电气线路中密封或隔离装置是否达到要求,在设计、线路走向、高程时是否达到了设备的使用标准。

4.接地检测

良好的接地保护以有效地防止电气爆炸的发生。一般来说,接地方式包括工作接地、静电接地、防接地等很多种方式,有的是几种方式综合一起接地,在进行检测时,应按照具体的接地方式,仔细排查,确保接地安全牢固,接地阻值在检测标准范围内。

5.运行检测

除了在电气设备处于静止状态进行检测外,还需要在运行状态下对设备进行检测。通常在运行过程中对设备的温度进行严密的观察与检测,防止温升异常以及过热点,一旦温度过高需及时采取措施控制温度,尤其要避免电弧、电火花的出现并结合仪表测量等方式来做好检测工作。

电气防爆预防措施

为确保电气设备的良好性能,减少或杜绝发生爆炸事故,实现安全生产和正常使用,除切实提高电气防爆安全检测技术水平,扎实做好安全检测工作以外,最根本的是要未雨绸缪,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这也要求设备操作人员要强化专业知识,掌握相关的检测技术和检测手段,与设备维护人员一道,定期维护、检测电气设备。具体来说,可以采取以下几项预防措施:

1.线路敷设

对于爆炸性气体、蒸气的重量大于空气时,电气设备的线路敷设需在高处进行,或者直接将线路埋入地下。进行架空敷设过程中应该采用电缆桥架以帮助线路敷设。在电缆沟敷设过程中需要向内部充砂,并根据实际情况设置一些排水设施,如:管道等。对于气体、蒸气重量小于空气时,电气线路的敷设应在低处进行,也可采用电缆沟敷设。

2.线路的连接

电缆线路在爆炸危险环境内,电缆间不应直接连接。在非正常情况下,必须在相应的防爆接线盒或分线盒内连接。电缆与电气设备连接时,应选用与电缆外径相适应的引入装置,当选用的电气设备的引入装置与电缆的外径不相适应时,应采用过渡接线方式,电缆与过渡线必须在相应的防爆接线盒内连接。导线或电缆的连接,应采用有防松措施的螺栓固定,或压接、钎焊、熔焊,但不得绕接。铝芯与电气设备的连接,应有可靠的铜—铝过渡接头等措施。

3.线路保护

根据电气控制的系统性原理,通常要选择性能优良的熔断器,以防止电气线路出现短路、过载。这是基于熔断器的额定电流高于电气设备额定电流的原理,当线路的电流过大,设备温度过高时,熔断器会自动切断线路,避免爆炸事故的发生。

4.区域划分

进行爆炸危险区域划分的目的在于选择合适的防爆装置,我国防爆标准与IEC一样,对爆炸性气体危险场所划分为3个区域,即0区、1区、2区:0区:

在正常情况下,爆炸性气体混合物连续的或长时期存在的场所(1000h/y)

1区:在正常情况下,爆炸性气体混合物有可能出现的场所(10-1000h/y

2区:在正常情况下,爆炸性气体混合物不可能出现,仅在不正常情况下偶尔短时间出现的场所(10h/y以下)。

对于粉尘场所,同样划分为3个区域,即20、21和22区。

根据区域的特点来选择电气设备的防爆结构以及装置的选择,以保证取得良好的防爆效果。

掌握电气设备防爆知识和技能,规范操作电气设备,加强防爆安全检测工作,及时发现事故潜在隐患,有针对性的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提高设备的安全可靠性,可降低事故发生概率和频率,避免造成人员危害和经济损失。


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